京华时报:高考加分要瘦身更要改革机制

2014年07月05日11:34  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

  辽宁和河南曝出的体优生加分涉嫌造假丑闻,警示我国治理高考加分腐败还任重道远,比清理高考加分项目更重要的,是改革高考加分的运作机制。

    今年是我国实行高考加分“瘦身”的第一年,体育特长生和地方性加分项目资格考生人数比往年年均减少三成,但“瘦身”并没令高考加分变得更健康。日前,辽宁、河南接连曝出高考加分涉嫌造假丑闻,警示我国治理高考加分腐败还任重道远,比清理高考加分项目更重要的,是改革高考加分的运作机制。

 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是为校正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而制定的,但在过去20多年时间中,高考加分逐渐演变为“加分教育”和“加分腐败”——“加分教育”指学生为获得加分参加各类培训,“加分腐败”指加分操作中充斥着权钱交易,严重破坏教育公平——基于此,教育部在2010年底出台了清理高考加分项目的规定,从今年起开始实施。此轮清理虽然大幅减少了加分项目和人数,但加分的运作机制并无任何实质性变化,还是由行政部门主导、加在高考总分上排序投档,每所高校必须认可。虽然教育部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做到加分评定的公开、公平、公正,但这种行政自我要求、自我监督的机制,还存在藏污纳垢的空间。比如,辽宁体优生加分的公示根本没按教育部要求进行,公示信息中连性别、测试成绩、资格条件等基本内容都没有。但对于这一公示,在新闻媒体报道前,没有任何上级部门追究责任。

  而在媒体曝光之后,辽宁悄悄组织复测,而不是让公众参与监督。本溪市则要求考生“自证真伪”,该市原有168名加分考生,有74人主动放弃加分,这被认为是调查的重大成绩,可对于自动放弃加分资格的既往不咎,这是对加分造假、腐败的严肃处理,还是纵容包庇?没发现就享受加分资格,发现了任何处罚也没有,这样的造假,有百利而无一弊,当然会鼓励有钱有势的家长、相关部门人员前赴后继。如果严肃处理,造假者将被剥夺高考录取资格,而收受好处滥用职权的有关国家公职人员将被追究刑责。

  对于高考加分乱象,有舆论呼吁全部取消,实行“裸考”,这并非理性选择。在目前的考试招生制度中,实行“裸考”,只会进一步强化“唯分数论”。但如果不改革加分机制,等待高考加分的恐怕只有全面取消的无奈结局。

  拯救和治理高考加分制度,有三条途径。其一,实行教育民主管理、决策,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,规范决策程序,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,充分听取群众意见;其二,把是否认可高考加分的权力交给高校,不再把高考加分加到总分上,按总分高低排序录取;其三,推进深层次的高考改革,以考试招生分离为原则,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,构建多元评价体系,目前的统一测试成绩、各种特长加分项目,都可以作为高校自主招生多元评价的指标,由每所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,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,这就把招生从行政主导转为学校自主,如此的考试招生体系,才会给教育发展带来健康的生态。

 

(编辑:SN143)
分享到:
收藏  |  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
已收藏!

您可通过新浪首页(www.sina.com.cn)顶部 “我的收藏”,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。

知道了

0
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
  • 学生跪地借钱是讹诈还是求生?
  • 人民日报:点名式慈善要不得
  • 扬子晚报:跪地求生,未必有那么多是非对错
  • 环球时报:香港学生别被“英雄主义”害了
  • 环球时报:北京公交涨价注定要经历舆论痛苦